
“疫情结束了,我终于可以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六年级孔子1班 侯麦

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病毒的阻击战,已经进入了尾声。武汉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0”(新增病人为0,疑似病人为0)。这个“0”来之不易,“0”的后面有着无数一线医务人员的付出和努力,也有着千万个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在医院物资短缺、物流中断的时候,志愿者们挺身而出,成为“逆行者”为武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六年级孔子1班,侯麦同学的妈妈便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侯麦的妈妈分享她作为志愿者的故事,带我们回顾这段日子里的泪水和汗水、奋斗和希望。
大家好,我是侯麦的妈妈,很荣幸来给大家分享此次武汉疫情期间我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见闻和感受,武汉这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封城,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对于整个武汉的社会运转,也是一次严苛的考验。
首先,大家都知道,封城初期,武汉的医疗资源一度处于匮乏状态,一线的医护人员缺乏最基本的防护设备,甚至要向社会求援,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天,非常残酷。这时候,很多人自告奋勇,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比如捐赠各种各样的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的华侨,还有社区里面为百姓送菜、送生活用品等的人,他们都是可敬的志愿者。
“饼干战队”建成记
在一月底的时候,有个同学说第二天要去火车站帮忙给医院运送物资,可是缺少人力物力的支持,我脱口而出:“那你就算我一个,我跟你一块儿去!”大年初四的早上,我定了早上六点的闹钟,八点左右赶到武昌火车站的货运仓。虽然武汉的铁路和航空都停了,但是每天的物资运送并没有停摆。当天我们的任务是运送几百箱饼干到各个医院去,我和同学承担了三家医院的运送,需要自己接货、自己卸货、自己装货,一家医院送完,返回火车站,再去下一家医院。同学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由我们自己去送呢?因为在封城的条件下,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完备,人手也不够。当时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使用的都是私家车,容量较小,所以需要的人越多越好。
同学们也可能会比较好奇,我们为什么给医院运送的是饼干?给大家分享一张一个医生朋友圈的照片。他是最早一批被派到前线的协和医院的医生,这张图是他的晚餐。他说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幸福到不知道如何选择。实际上仅仅是鸡蛋、泡面、牛奶、饼干这些很平常的食品。一线的医护人员特别不容易,在封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的餐饮后勤和蔬菜采买的人手都不足,并且需要优先满足病人的需求,医生们就只有最基础的补给,既没有鸡鸭鱼肉,也没有热饭热菜。
有个捐赠方得知此事后,立刻为医院捐赠了大量的饼干。在这次饼干的运输结束后,我们这些志愿者就组成一个小团体,名字叫“饼干战队”。“饼干战队”后续又陆续的给医院运送了几次饼干、罐头之类的素食品。后来,我们加入了武汉市的一个资深公益机构,得到了更多的运送任务。在这四十多天里,我们给医院运送过口罩防、护服罩、呼吸机、呼吸机的配件、消毒液、酒精、速干衣、成人纸尿裤、菜、牛奶、大米、自热火锅等,只要医院缺什么,就会有人捐什么,我们就运输什么。
在武汉停摆的这段时间,我每次驱车走在路上,就觉得如同蚂蚁搬家,因为我们的团队每台车都很小,但是只要人多了,一群“蚂蚁”集合起来,也能为这座城市贡献大大的力量。慢慢的,货车和公交车也加入了运输队伍,情况一天天在好起来。
感动的三件小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批援助队的医护人员刚来武汉的时候,每个医院防护物资都是非常紧缺,大概只能维持一到两天。有一天早上,我接到一个任务,需要在一大批物资内找到一箱口罩,这个难度就宛如大海捞针,幸好,有很多志愿者和师傅帮忙,一起找了十几分钟左右才找到。接着,我需要将口罩运送到医院,在去往医院的途中,我就开始联系对接我的护士,她是上海第一批援鄂的医护人员之一,但是她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无奈之下,我给她发消息留言,到了很久她才回复,她说她在ICU病房,进入ICU后手机就无法使用,也就只能在上班或下班那短暂一会儿可以联系到她,于是我们就约好,在她第二天上夜班的时候把口罩交给她,交付的时候,她非常激动,我说,应该是我们感激您,感谢您们支援武汉!

第二个故事,关于小朋友们。我接到一个运输100箱牛奶去方舱医院的任务,需要从各个中百超市找货源,我跑了四家超市才勉强凑齐这些牛奶,在我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说还需要再运输几十箱牛奶,我觉得有点疑惑,这些牛奶是哪里来的?送到方舱以后,我和对接的志愿者聊天,才知道这批牛奶的捐赠者是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微信群里知道武汉建了方舱医院,想给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爱心,就在群里凑压岁钱,用压岁钱买了牛奶。这令我大为感动,最后我们就拍了这张照片发给小朋友们,感谢这群小朋友们的爱心。

第三件印象深刻的事情,起始于聊天群。我们加了很多志愿者的群,这些群里,有捐赠方的代表、医护、志愿者等等。有一段时间出现大量新增冠肺炎病人,医院病人爆满,很多医院的资源已经枯竭。在一个微信群里有一个医生,他不断的刷屏,发他的实名求助信息,我是谁、我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我在哪里等,他看起来非常着急,看他的信息说明里面知道他是在新洲区的一个社区卫生院。他们卫生院里已经有疑似病患出现,但是他卫生院连消毒酒精都没有,当时所有的公众和媒体的焦点都聚集在定点医院或者是大医院,还没有人关注这么偏僻的小医院和这里的医护人员的处境。终于,一个捐赠方看到了群里的信息,给他们捐赠了两百公斤的酒精,我负责运送。结果出了一个小插曲,到了高速上我被警察拦下来了,走高速需要更高级别的通行证,我的通行证只能在中心城区使用。我只能停在高速路口,向另外一家公益机构的负责人求助,他知道我在运送物资,也知道对方很着急,于是在他在他所在的机构,一遍又一遍的提交申请通行证,在他的帮助下通行证最终办理下来,大概花了两个小时左右,然后我就顺利地上了高速,一路找到这家医院,达到这家医院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这位医生也已经下班了,但是他听说我是过来送物资的,高兴地说:“我马上过来!”物资最终交到他的手里,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看不到彼此的表情,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激动。这是我们几方合作高效完成任务的经历之一!只要物资能够早一点送到,对于医护和普通人的感染风险就能够降低一点。所以在完成这些任务时,我感到很自豪。

有人问我:“你害怕吗?”
有一天清晨在“饼干战队”的群里 ,新闻报道了一个接送医护的志愿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消息,让这个原本热闹的群在当天鸦雀无声,大家都很消沉。后来捐赠方在群里提出今天要去接货,他报出所需车辆、人数和送达地址之后,群里没有人接话。我跟我同学私信,我说我们去呗,他拒绝了,说家里人不让他去。当时我的心情很低落,这个事情你不做,我也不做,就真的没人做了。最终我决定报名,在我第一个站出来之后,原本决定不去的同学也报名了,陆陆续续又有很多人报名了,我们最终凑齐了捐赠方需要的车辆,圆满完成了任务。
我所做的这些事情,同学们可能会非常关心我害不害怕被感染,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也经常被长辈、家人、同学、朋友们问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我一直很关注新冠肺炎的报道,感染的原因、感染的途径、感染的对象、症状和如何防护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考虑到自身的条件,我平时非常注重锻炼,身体也不错,也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侯麦已经十来岁,他的抵抗力我觉得可以信任,所以说,从这个战略层面来讲,我不是很畏惧。我已经想到最坏的结果就是我可能被感染。从战术上讲就是要做最严格的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别人。所以在运送物资时,我没有进医院,我们都是在院外交接,这样,大家才能最大几率的保护自己不受感染。我每天都在戴口罩,出门的时候,我绝对不揉眼睛、不碰鼻子,不碰脸上的任何地方,每次出任务回来,我就用酒精消毒,洗手、洗头、洗澡,衣服在家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存放。其实即使这样做,有一段时间还是怕过的,因为每天都会有人问:“你不怕吗?”每个人都告诉我:“小心一点!很容易感染!”,所以心里还是会惴惴不安,有时候外出回家后,侯麦想要上来抱一抱我,亲一亲我,我都说:“不行,你离我远一点。”每个人都会对未知的病毒产生恐惧,我也一样,我也会害怕,我承认这一点,但是,有的事情不是说害怕,就应该去逃避的,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那些从全国各地来援助我们武汉和湖北的医护人员,如果他们都因为害怕而拒绝援助,那武汉现在就不可能是零疑似零病例的好局面。
其实还有很多志愿者的故事想要跟大家分享,其中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也是比较危险的,这些志愿者每天要穿着防护服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有的志愿者虽然不能出门,但是他们用尽自身的人脉和资源,把全世界的物资运送回武汉,还有保障后勤的志愿者,其中有一位志愿者和我一个机构,他每天给七医院送饭,从知道七医院没有饭开始,一直送到现在,他撑起了整个医院医护人员的午饭和晚饭的供应,这样的志愿者千千万万,我只能分享我亲身经历和见到的。
我感谢我家人的支持,尤其是我的孩子,他一直都很信任我,我不在家的时候,他独立完成线上学习的任务,从未落课。我并不觉得我自己特别伟大或者勇敢,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武汉快些好起来,而曙光,已然来临!

绘画:六年级辜鸿铭班 王睿玄
一个浴血奋战的武汉
作者:六年级孔子二班 余玄子
6000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它是东方芝加哥
中国内陆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现如今
它被新型冠状病毒困扰着
它无奈封城
原地待命
停止一切生产
库存一点一点消失……..
还好
它有一群为它奋斗
热爱它的市民们
虽然
他们会
犯傻、无措、害怕
但
他们也会
舍己为人、努力工作、众志成城
它更有一个关心它的
祖国
还有一群
负伤但任然援助它的其他兄弟们
上海、重庆、江西、广东……..
有这样的帮助
武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不再孤单
当治愈人数上升
感染人数下降
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不同的数字
更是上面无数人们的
付出
和
坚守
• END •
排版:罗小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系格鲁伯学校原创作品,文字和图片版权归格鲁伯学校所有,转载需授权。